如果把第一代iPhone的發(fā)布看作是智能手機新時代的標志,那么安卓手機的出現(xiàn)就一定是這個行業(yè)百花齊放的開端。
從2007年至今,智能手機行業(y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13年。在這13年中,這個行業(yè)誕生過無數(shù)經(jīng)典機型?,F(xiàn)在和大家盤點一下最近幾年中各大品牌中廣受好評的“釘子戶產(chǎn)品”。由于篇幅有限,今天更新的是其中的前五款機型,更多機型將在后續(xù)的文章中更新,記得關注我哦~
文章按照機型發(fā)布時間的先后排序,如果文章中還有大家心目中沒有提到的機型,也歡迎在評論區(qū)中一起友好交流。
完全體的曲面屏設計是三星Galaxy S6 edge帶來的最大亮點。在經(jīng)歷了三星Galaxy Note Edge時期的單曲面屏設計后,歷時半年,完全體曲面屏終于在Galaxy S6 edge上修成正果。
盡管采用了全新的設計,但是三星依然保證了自家logo的出場,一如既往的把logo印在了手機頂部。相對于HTC的多下巴設計,可能三星的大額頭會更讓人能接受一點。由于是白色版本,一體感和黑色版本還是差了不少。
Galaxy S6 Edge的正面上方從左至右,分別是光線感應器,距離感應器,金屬質感的聽筒和前置攝像頭。在正面的下部,三星放置了一個橢圓形的指紋識別home鍵。必須吐槽的是,這個指紋識別必須要按下home鍵之后才能識別,如果在亮屏狀態(tài)下手指接觸到home鍵的也并不能識別解鎖。相比于iPhone點亮屏幕后可以直接識別的體驗,Galaxy S6 Edge還真的挺不人性。
Galaxy S6 Edge正面采用了一塊5.1英寸的2K super AMOLED顯示屏,像素密度達到了576ppi,屏占比為71.99%。但是由于采用了曲面屏設計,視覺觀感上屏占比看起來會更高一些。
背面,Galaxy S6 Edge依舊簡潔。不過Galaxy S6系列最大的槽點也集中在背部。為了降低機身厚度和保證成像水準,三星也不得不將攝像頭做的比突出更突出。當然除了降低了一定美感之外,最大的問題還是放置的時候攝像頭的磨損問題。用了一段時間后,Galaxy S6 Edge攝像頭與桌面接觸的部分多少都有了一定的磨損,這對于強迫癥用戶來說這是不可容忍的。
Galaxy S6 Edge依舊搭載了心率感應器,并且集合在了閃光燈的地方。這個心率感應器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用戶感受到用戶不需要心率感應器。不僅位置設置靠上,而且盲觸容易摸花鏡頭。
Galaxy S6的一大設計語言便是棱角與圓角的結合。正面看起來可能仍就像鵝卵石一樣圓潤,但是邊框采用了直角切割。所以Galaxy S6 Edge在握持的時候有一定的割手感。
更詳細的手機考古可以參考這篇文章iPhone 6s:3大原因成為手機釘子戶,蘋果不惜定制新機來替換
在iPhone 7之前,蘋果一直遵循的Tik-Tok的更新頻率,大年對外觀迭代,小年加強性能。而iPhone 6s則處于Tik-Tok節(jié)奏中的小年階段。
盡管iPhone 6s在外觀上和iPhone 6系列如出一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iPhone 6s是一款平庸沒有賣點的手機,恰好相反,在發(fā)布5年后,iPhone 6s成為了蘋果手機里市場保有率最高的一款iPhone機型。
iPhone 6s在正面采用了一塊5.5英寸的1080P LCD顯示屏,像素密度為407ppi。由于并沒有采用窄邊框設計,所以屏占比僅為67.67%。
作為主打性能升級年份的機型,iPhone 6s除了外觀以外,在硬件層面上也算是有了巨大飛躍。正面集中表現(xiàn)在攝像頭方面的升級,iPhone 6s從原來iPhone 6的120萬像素直接升級為了500萬像素。
其次是iPhone 6s系列的Touch ID升級。iPhone 6s的Touch ID在識別準確度和速度上有了大幅度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iPhone 6s采用了第二代Touch ID,而iPhone 6使用的是第一代的Touch ID。
在背面,iPhone 6s采用了一枚?/2.2 光圈的1200萬像素攝像頭,比iPhone 6提升400萬像素。這其中最大的變化還是在于iPhone 6s的這顆新攝像頭支持4K 30幀的高清視頻拍攝。
還有就是蘋果在iPhone 6s系列的機身材質上做了升級。由于前代iPhone 6的鋁合金問題,iPhone 6系列特別容易掰彎,所以在iPhone 6s上,蘋果升級為了7000系列鋁合金。
幾年前的市場爆發(fā)期,為了快速占領市場,OPPO和vivo共同組成了公模設計兄弟團。產(chǎn)品的基本路線就是在公模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品牌語言的微調。所以在那個時期,OPPO和vivo在很多產(chǎn)品線上的外觀設計都會比較接近。
但是并不妨礙藍綠兩廠在那個年代頻出爆款。2016年10月發(fā)布的OPPO R9s就是典型的代表,這也是OPPO的經(jīng)典機型,成為了當年的OPPO銷量冠軍。
OPPO R9s正面采用了一塊分辨率為1080P的5.5英寸AMOLED屏幕,像素密度達到了401ppi。2.91mm的邊框控制放在現(xiàn)在都是比較出眾的,所以屏占比也達到了當時的主流水平73.36%。
正面高達1600萬像素的攝像頭也讓OPPO R9s成為了當時的自拍神器。
OPPO R9s最大的設計改進在于背部的天線設計。根據(jù)當時OPPO R9s的宣傳,OPPO R9s獨有的微縫天線設計,會隨著光影的變化隱藏不見,使得整個機身背面金屬一體化的質感更強烈。不得不說,在微創(chuàng)新當面,OPPO R9s還是有一套的。
背面搭在了一枚光圈為F1.7的1600萬像素攝像頭,傳感器采用的是索尼為OPPO單獨定制的IMX398傳感器。整體成像效果在當時也算是很不錯的。
不過OPPO R9s采用的是14nm工藝的高通驍龍625,雖然頂著首款14nm處理器的名號,但是驍龍625也依舊是處于剛好夠用的狀態(tài)。
沒錯,終于輪到了華為登場。其實在這之前的華為 Mate 7也是一代神機,只不過隨著發(fā)布時間的變長,市場存量也逐漸減少,被更新的華為 Mate機型所替代。華為 Mate 9是在華為 Mate 7發(fā)布兩年后的2016年11月發(fā)布。
在正面華為 Mate 9采用了當時流行的ID無邊框設計。使用了一塊尺寸為5.9英寸,分辨率為1080P的LCD屏幕,像素密度為373ppi。屏占比為77.52%。前置攝像頭為800萬像素,整體來說還是能夠應付日常使用。
背面華為 Mate 9也使用了主流的三段式設計。由于當時的屏幕指紋識別并不成熟,所以華為 Mate 9將指紋識別放在了背面。同時背面也搭載了徠卡雙攝,分別為2000萬像素的黑白攝像頭和1200萬像素的彩色徠卡攝像頭,光圈都為為F2.2。
華為 Mate 9在當時有兩個缺點。
其一是屏幕分辨率偏低,對于當時動不動就達到576ppi的屏幕來說,華為 Mate 9的373ppi實在有些不夠看。
其二是背面的三段式設計采用了塑料貼片。頂部和底部的塑料貼片在光線明亮的時候和金屬機身會有比較大的色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機身的一體性。
更詳細的手機考古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vivo X9在2016年11月發(fā)布。整體的設計語言和此前國產(chǎn)機型中被普遍采用的設計語言保持一致。所以上市后,普遍有論調認為這款機型和OPPO R9s實在太像了。但是市場就是這么奇怪,越被不看好的機型賣的越好。更是成為了當年的vivo爆款機型。
盡管預期不高,但是上手之后,不錯的整體做工還是超出了對vivo X9這款機型的預期。至少沒有讓人失望。
盡管vivo X9長著一張辨識度不是那么高的正臉,并且在外觀設計上還基本延續(xù)了上代產(chǎn)品的設計風格,當時的vivo X9在采用了那個年代定義的“超窄邊框”,寬度大約為1.59mm。vivo X9正面采用了一塊5.5英寸的1080P分辨率AMOLED屏幕,ppi為401,屏占比為78.5%。AMOLED屏幕在1080P這個分辨率級別上顯示效果普遍不好,vivo X9也并不例外。
vivo X9前置了雙攝像頭,一個2000萬索尼定制IMX376傳感器攝像頭,一個800萬的專業(yè)級虛化攝像頭。正面開口達到了四個之多,并且由于采用了白色面板,所以給人的第一感官便是,正面全是傳感器。
vivo X9支持Home鍵指紋解鎖。當時手機Home鍵有兩種較為主流的解決方案,第一種是機械可按壓式方案,另一種則是觸摸不可按壓式方案。vivo X9的Home鍵采用了機械可按壓式的設計方案,Home鍵鍵程適中,反饋干凈利落,整體的手感還是很不錯的。整體解鎖速度還是符合那個年代的特征。
在2016年,USB type-C其實已經(jīng)成為了安卓手機的標配。但是對于處在3000價位的vivo X9來說,竟然沒有主流的USB type-C接口是非常的意外,現(xiàn)在使用起來及其的不方便,還要單獨為vivo X9保留一根傳統(tǒng)充電線。
vivo X9背部采用了陽極氧化加金屬噴砂的工藝,表面帶有一種磨砂質感。直接使用了ODM提供的U型天線設計方案。
vivo X9在機身背面采用了一枚1600W像素的單攝像頭和一枚單色閃光燈。是少有的主攝像頭拍攝能力弱于前置攝像頭的手機。
最近對過去幾年的機型做了一個大致盤點。最大的感受就是,國產(chǎn)品牌真的有巨大進步。無論是從原有的公模設計,到現(xiàn)在的自主設計路線,還是從技術跟隨到創(chuàng)新引領潮流。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國產(chǎn)品牌能夠立足于世界的原因。畢竟消費者的認可還是來自于對產(chǎn)品的信賴。
由于篇幅限制,這里只盤點了5款機型,剩余的5款重磅機型將在后續(xù)文章中機型盤點,敬請期待哦~
我是@王的互聯(lián)網(wǎng)筆記 ,一個喜歡數(shù)碼的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作者,關注我,一起交流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動態(tài)~
推薦閱讀:湖北在線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