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卡24_国产在线网站_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事情_亚洲男人A∨资源网

<ruby id="hpp6e"></ruby>

    <address id="hpp6e"><var id="hpp6e"></var></address>
    <address id="hpp6e"><nav id="hpp6e"><center id="hpp6e"></center></nav></address>

    1. 資訊財經(jīng)娛樂科技汽車時尚企業(yè)游戲商訊消費購物微商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2020-09-08 09:22:24 來源: 閱讀:-

      綜藝節(jié)目是一種娛樂產(chǎn)物,對這種娛樂方式,我一直不怎么感冒,但今年夏天,我卻全程跟完了《乘風破浪的姐姐》。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關(guān)于“浪姐”,過去幾個月,我已在多篇文章安利過。

      關(guān)于“浪姐”看點,最開始我和一般吃瓜群眾一樣,也是稀奇于“30歲+的女性”這個敏感議題,節(jié)目想輸出的價值觀,應該也是男女平等,女性獨立自尊,姐姐妹妹站起來之類的政治正確語境。

      但“二公”(第二次公演)以后,這些吸睛話題已索然無味,我的關(guān)注點全集中在兩個字——勵志

      這也是我上一篇文章重點談的。

      今晚是“浪姐”成團夜,盡管風評高開低走,越往后槽點越多,很多人更關(guān)注賽制不合理,廣告狂轟濫炸,八卦各種黑幕陰謀論,說XX是“皇族”、“隱皇”,這個“茶”那個“茶”的,丁當和芒果撕……

      這些的確都是娛樂綜藝的賣點,但我一點不care。

      我只care這些姐姐一個個都受到團隊氛圍感染,互相激勵,拼著命不斷突破自我,展現(xiàn)出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舞臺秀。

      對,我被這種正能量,深深感動了!

      尤其是聽那幾首特別正能量的曲目:《推開世界的門》(一公)、《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二公)、《彩虹節(jié)拍》(三公)、《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四公)、《玫瑰少年》(五公)、《我期待》(六公),幾度情不能已,潸然淚下!

      2

      “正能量”最初是網(wǎng)絡流行語,領(lǐng)袖上臺后大力提倡(2013年首度入選年度漢語熱詞),逐漸成為正統(tǒng)漢語文本中的核心詞匯。

      官方對“正能量”的解釋是:

      “指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動力和情感”。

      簡單說,正能量能引導人們建立更積極樂觀的三觀,更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

      信息分四種:事實、真相、觀點、立場。

      比如“東漢末年分三國,天下英雄輩出”。

      這叫事實。

      “中國人口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前的5000-6000萬,減少到三國中期的700-800萬,持續(xù)戰(zhàn)亂中,85%的人口被肉體消滅,幾十個傳頌千年的英雄美名,是用幾千萬無名百姓的尸骨堆出來的”。

      這叫真相。

      “如果龐統(tǒng)沒意外死亡,諸葛亮就不用被迫入蜀,也不會有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諸葛亮的隆中對也就不會破產(chǎn)”。

      這叫觀點。

      “操乃閹人之后,篡漢逆賊,亂世奸佞,蜀漢才是漢室正統(tǒng)”。

      這叫立場。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都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沒有所有人都贊美的人,也沒有所有人都批判的事。

      面對同樣的事實,不同人會發(fā)現(xiàn)并選擇相信不同的真相。

      但即使面對相同的真相,不同人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大體分為正面和負面兩種。

      我一直在思考,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覺得原因有三。

      最淺層的,是立場(屁股)不同。

      我是普通消費者,我就罵X安的保險坑爹,但我是X安員工,我就會替X安說話,因為我的屁股不允許我跟著罵X安,砸自己飯碗。

      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紛爭、沖突、矛盾,本質(zhì)是立場不同,無非各為其主,屁股決定腦袋罷了。

      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金錢永不眠,時移世易,當年恨入骨髓的仇敵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這種事人類歷史反復上演。

      比如眼下的中美對抗,其他都扯淡,你屁股坐哪邊,才是關(guān)鍵。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但總有一些人,明明屁股坐中國這邊,也沒本事移民,卻整天幫美國說話,這是認知能力不同。

      上面這句話,很多右派公知看了會怒發(fā)沖冠——你才認知能力不足!你們?nèi)叶颊J知不足!明明是那些被洗腦的小粉紅沒腦子好不好?我們是看清了殘酷事實真相,超越了自身立場,站在更長遠更宏大的視角看問題好不好?

      別激動,我說的是“認知能力不同”,不是“不足”,很多小粉紅的認知能力可能更弱,他們只能看到,國家之間的博弈是利益沖突——美國見不得中國崛起,我是中國人,必須挺中國!

      而右派公知能看到,國家之間的博弈,利益只是表面,深層次的是價值觀的沖突——在價值觀層面,中國的崛起存在巨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亟需加速變革。

      但如果能看到更高的維度,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國家之間的博弈,利益是表面,深層是價值觀,但挖掘到最本質(zhì),還是利益博弈。

      這句話,力哥沒時間(也不允許)展開論述,你多讀幾遍,沒準能感悟到點什么。

      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并非公認事實,你可以不認同,這不重要。

      我想表達的是:哪怕屁股相同,由于認知能力不同,對相同信息的理解也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我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幾個人,博覽群書,認知深刻,他們有著連我都自嘆弗如的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但他們最后得出的觀點,卻依然和我完全相反。

      哪怕我們都對一個事物進行了360度全方位掃描,獲得了相對最完整的信息,也都有完備認知能力,我們的結(jié)論依然南轅北轍。

      他們對中國的未來非常悲觀,我卻更偏樂觀。

      這,又是為什么?

      我認為,這種差異是超越事實、真相、觀點、立場之外的一種無比強烈的情感造成的。

      這種情感,可能是因為幼年父母離異,可能是年輕時遭受過巨大挫折,可能是身體殘疾,可能是遭受過某種形式的政治迫害,也可能是先天性格……總之,這種情感是深入骨髓,超越理性的存在。

      一般,我們稱之為——“信仰”。

      比如,對于人類的最終命運,對于世界的終極歸宿,對于死亡的理解,這些終極議題,人類的理性、邏輯、科學都無法給出標準答案,無神論者、佛教徒、基督徒、穆斯林……對此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信仰的不同,才是超越立場(屁股)和認知,無論如何妥協(xié)都無法彌合的矛盾。

      3

      為什么我那么喜歡“浪姐”體現(xiàn)出的正能量?

      不是我被剪輯渲染出的正能量氛圍洗腦了,

      也不是我沒有識別出“浪姐”作為商業(yè)節(jié)目,背后充斥種種算計的認知能力,

      更不是我和芒果臺或體制有半毛錢利益關(guān)系,迫使我不得不為“正能量”站臺,

      而是我的信仰,讓我主動選擇去喜歡“正能量”!

      但這種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信仰是怎么來的?

      這牽涉到我的人生經(jīng)歷,還真不容易說清楚……

      可能和我從小到大,沒吃過太多物質(zhì)上的苦頭有關(guān);

      可能和我從小到大,沒受過任何迫害或明顯的社會不公有關(guān);

      可能和我早在學生時代就把百折不撓的蘇東坡當成精神支柱有關(guān);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可能和我10年前就成了基督徒有關(guān);

      可能和我已不再年輕,發(fā)際線后移有關(guān);

      也可能和我的財務自由有關(guān)。

      但我不認為以上任何一條,能推導出我一定會選擇“正能量”。

      拿宗教來說,在我們教會,我見過太多恨國黨(中式“奮銳黨”),在他們眼里,政府不管做什么事都沒安好心,都會遭上帝詛咒。

      拿財富來說,我認識一兩個資產(chǎn)八位數(shù)甚至更多的人,對中國的未來同樣充滿悲觀,早早清理所有國內(nèi)房產(chǎn),把錢全轉(zhuǎn)移成美元和黃金,租房度日,閑來無聊就找人吐槽這個國家和時代的種種不是,隨時準備跑路…

      拿年齡來說,網(wǎng)上到處小憤青,網(wǎng)下則隨處可見老憤青,哪怕只是小區(qū)物業(yè)在某個細節(jié)上做得不夠好,也能上綱上線開罵中國體制和國民劣根性……

      但捫心自問,過去10年,年齡的增長,財富階層的躍升,認知水平的提升,可能是我自愿站邊“正能量”的主要推手。

      年輕人桀驁不馴,充滿批判精神,與丑陋的現(xiàn)實世界毫不妥協(xié),我認為挺好的,人不輕狂枉少年嘛。

      4

      大學時代,我也曾抽煙喝酒,夜不歸宿,通宵K歌,染黃毛,剃光頭,宿舍里集體看島國動作片,聽搖滾樂,追捧《丑陋的中國人》和《動物莊園》,反對一切獨裁專制,反對一切不公不義,覺得這才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酷帥炸!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就像現(xiàn)在美國的BLM運動,幾乎所有族群的年輕人都站了出來,畢竟,看到不公不義的社會現(xiàn)實,年輕時思想不左,真叫沒良心。

      如今我36了,經(jīng)歷10年職場和6年創(chuàng)業(yè)的歷練,尤其是過去這些年的創(chuàng)業(yè),期間經(jīng)歷過多少艱辛、痛苦、彷徨、掙扎、被誤解、被傷害……因為這份工作的特殊性,人間的世態(tài)炎涼,人性的善惡美丑,我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強烈。

      這些我從不和你們說,也不會和團隊小伙伴說,因為這一切,既是我取得收獲的代價,也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沒啥好吐槽的。

      就像辛棄疾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好個秋。

      憤青是可敬的,因為還有一顆赤子之心,保留著改變世界的沖動和夢想。

      但老憤青是可悲的,因為對世界的理解并沒隨年齡增長變得柔和謙卑下來,活了一輩子,還沒領(lǐng)悟到與世界和解,與自己和解的智慧。

      同樣要感謝這場激動人心的創(chuàng)業(yè),讓我比計劃提前15年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

      記得10年前,我還是個年輕記者,屌絲一枚,在財經(jīng)媒體上寫時評,曾借記者權(quán)力吐槽過高房價。

      有次我在評論里寫道:“像筆者的同學,如今大多買不起房……”

      總編批評說,你是記者,對事物的分析要客觀理性,不能老想著你自己或你同學的利益訴求,因為你自己買不起房就批評房價太高?你手上很多房子是不是就得鼓吹房價還應大漲呢?這種格局太小了。

      道理我是認的,但內(nèi)心還是不平,因為寫這段話時,上海房價還在一個勁瘋漲,而我正準備和力嫂結(jié)婚買房,眼瞅著房價漲一個月就比我一年掙的還多,你讓我怎么淡定,怎么正能量?

      我很能理解很多年輕人對社會的不滿,貧窮的確會讓人活得沒尊嚴,沒骨氣,從而產(chǎn)生滿滿負能量。

      已經(jīng)財務自由的我,的確更容易超越自身利益局限,站在全局立場看問題,這幾乎是我現(xiàn)在認知一切問題的本能。

      同樣要感謝這份工作,讓我沒有徒增年歲,而是每年都在不斷提升我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結(jié)構(gòu),這才使我擁有足夠多的見識,不斷有意愿,也有能力用“上帝視角”分析問題。

      在留言墻上,絕大部分留言都是“我認為”——我認為這篇文章對我沒用,我認為你說的這個賺錢法子不適合我,我認為國家這么做對我不利……

      我的回復幾乎都是“上帝視角”,試圖幫大家認識到,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需求、立場、認知都和你不同。

      你只是中國的十四億分之一,世界的八十億分之一,你不需要不代表別人不需要,你不理解不代表別人不理解,你不認同不代表別人不認同,世界上很多事你覺得不可思議,只是因為你的認知能力不足。

      只有超越“我”的局限,理解別人的思想行為以及背后的根本動機,才能更準確認識世界,最終幫我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乃至各種人生決策。

      5

      認知能力可以通過學習訓練不斷提升,把認知本能從凡事“我覺得”,逐漸變?yōu)榉彩孪扔谩吧系垡暯恰薄?/p>

      即使如此,“信仰”依然無法改變。

      就像最近熱映的《八佰》,我看得熱淚盈眶,但網(wǎng)上一片罵聲。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很多人說,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并不是真在保衛(wèi)上海,而是演給西方列強看的一場戲,是跪舔洋人的政治籌碼,四百壯士血白流了,不值得歌頌。

      就算演給洋人看又咋了?

      如果這場表演能引起西方關(guān)注并介入調(diào)停,中國能殺死多少人?

      你說英美當時搞綏靖政策,不可能介入,這是國民政府政治上幼稚的表現(xiàn)?你是國民政府,你在當時敵強我弱,若無外援,中國斷無一線勝機的環(huán)境下,你能怎么做?哪怕概率極低,不也得放手博一下嗎?

      “戰(zhàn)略服務于政略”導致了淞滬會戰(zhàn)的悲劇,這并非中國的錯誤,而是中國的不幸!

      還有人說,導演管虎為了宣傳造勢,把“飛將軍”孫元良的兒子秦漢拉出來站臺,太不要臉。

      孫元良是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我們暫且不論他本身功過是非,就算拿秦漢出來宣傳的確不妥,和電影本身又有什么關(guān)系?

      還有很多人對電影劇情沒有忠于歷史,改編太夸張不滿,什么女學生半夜渡河送國旗,上海11月飄雪,一個接一個國軍士兵自殺式襲擊……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親,誰說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的故事片必須每個細節(jié)都忠于歷史?故事片和紀錄片的區(qū)別,不懂嗎?

      人家拍的是商業(yè)片,要恰飯的,華誼今年就指望《八佰》回血續(xù)命,當然要用各種辦法讓電影更好看,票房更賣座了。

      人家拍的題材又非常敏感,連“中華民國萬歲”都改成拗口的“中華民族萬歲”,為了公映不得不做很多政治正確的改編。

      以上種種的確會讓人各種不爽,但這些抗日英雄展現(xiàn)出的愛國豪情,難道不才是我們最應該關(guān)注的點嗎?

      但就算知道這一切,很多人還是會選擇繼續(xù)罵《八佰》,因為這已成了“信仰”。

      6

      從一出生,父母師長,教育體制,就不斷灌輸正能量,因為這更符合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需要。

      但隨著年齡增長,或早或晚,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和長輩口中說的,教科書上寫的不一樣——它的確有光明面,也有很多黑暗面。

      很多人看到了黑暗,經(jīng)歷了黑暗,三觀崩裂,刺骨心寒,放任這種黑暗在內(nèi)心不斷生長發(fā)芽,最終選擇不再相信世上還有光明,甚至甘心與黑暗淪為一體。

      因為世間充斥罪惡,又因自己也跟隨世界行惡,哪怕光明照進黑暗,也不愿接受光。

      但也有人,行經(jīng)死蔭幽谷,體味世態(tài)炎涼,撞得頭破血流,卻依然心懷樂觀和夢想。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殘酷真相后,依然熱愛它。

      最困難的不是挫折打擊,而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依然不失對人世的熱情。

      世界給你一巴掌,你卻還世界一個微笑。

      這,才是真正的強者,真正的智者。

      30位乘風破浪的姐姐,除了都很努力,還有個共同點:作為公眾人物,都難逃網(wǎng)暴。

      面對網(wǎng)暴,有些姐姐抗壓能力差,非常受傷,并在節(jié)目里表現(xiàn)了出來,比如黃圣依。

      但有一位小姐姐,15歲出道,隨即遭遇鋪天蓋地的網(wǎng)暴,成為類似韓寒的80后負面典型,各種無中生有的抹黑侮辱接踵而來,人氣一落千丈,后來唱片業(yè)不景氣,經(jīng)紀公司倒閉,由于早早輟學出道,又沒其他一技之長,生存維艱……

      在三觀還沒形成的青少年時期,就經(jīng)歷這種人生大起大落,很多年輕藝人根本承受不了,結(jié)果很可能自我放逐,泯然眾人。

      但這位小姐姐,卻不斷努力,提升自我,突破人設限制,抓住一切機會,在2020年,31歲之際,再度翻紅。

      她,就是張含韻。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此前,我只知道她是唱《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呆萌傻白甜。

      張含韻在“浪姐”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她的努力和才華(雖然非常努力也很有才華),而是她強大的“逆商”。

      世界莫名其妙給你一巴掌,你卻用自己的不屈不撓,積極樂觀,還世界一個微笑。

      在投資市場,悲觀的人看起來更深刻,更發(fā)人深省,但樂觀的人,才能最終賺到錢,并讓生活越過越好。

      沒有完美的人,沒有完美的作品,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美的人生——這個世界本不完美。

      那么問題來了:你更愿意看到她美麗的一面,還是丑陋的一面?

      反正活到這把年紀,我是越來越喜歡正能量的東西啦~

      我希望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更多人,這是我運用自由意志,獨立做出的選擇。

      活到這把年紀,越來越喜歡這種東西


      推薦閱讀:華夏熱線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興

      • 震驚

      • 憤怒

      • 無聊

      • 無奈

      • 謊言

      • 槍稿

      • 不解

      • 標題黨
      要聞排行
      精彩推薦